中国高校教育网讯 8月3日,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全国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谊会等单位主办的2017首届自主招生科学选才高峰论坛在天津武清举行。本届论坛围绕“自主招生选才科学评优方式、标准及选才路径”为主题展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发表主旨报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博士发言 活动现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发言中指出,目前高考改革更注重考试科目的改革,而非录取制度的改革。这就造成了家长和考生更加功利地进行了选择,而非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同时,他指出目前自主招生只是作为了综合素质评价、高考录取制度的补充。此外,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只是在现有高考基础上进行的。为此他建议,首先,应该更好地推进招考分离。其次,可以适当调整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顺序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如在高考后再进行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由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育人要求、选才要求制定自己学校的自主招生和综合素养评价标准、要求,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5到6所高校,然后再进行面试,最后填志愿进行录取。熊丙奇认为从时间上看是完全可行的。按照他的说法,这样做可以给高校更充分的选才时间,与考生之间形成双向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发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致开幕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在发言中建议在现有的制度下,进一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给予高校在招生层面更多的权力。同时,他建议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科学的自主招生制度。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王战军从大数据的角度,对怎么样科学的选才进行了分享。在他看来,我国虽然在教育领域内已经形成了大数据,同时大数据的形成对改变人才测评与选拨方式以及创新教育管理决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教育大数据目前也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各个招生单位都在制定各自的评价体系和客观标准,因此缺乏系统的评测体系和标准;第二,当下测评与选才的技术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当下的数据多为结构性数据,没有非结构性数据;第三,我们对过去传统的知识能力测评的手段很多,但对情感测评的技术与手段相对缺乏。为此,他建议,今后各个招生部门,包括各个高校,中学以及第三方机构,建立一个人才测评的平台。这个平台按照他的建议应包括从学前到高中各个阶段的学业成绩、行为测评,情感测评等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