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内高校课程上网者寥寥事实上,如果想对社会公开课程,国内高校并不缺这个技术。一名中国学生感叹:“当哈佛、耶鲁将最受欢迎的课程主动放到网上时,我上学期却有一门课的老师,连电子版讲义都不愿拷贝给我们,这种差别太鲜明了!” 网络公开课,为什么国内高校鲜有效仿者? 其实,网友在分享国外公开课时,并没有漏掉国内名师。一个“世界名校网上大学课程”帖子收罗了数个国内名校课程网站,但这些站点或显示不存在,或只有孤零零的文字、不见老师踪影,或者更新时间还停留在2005年。 “国内老师上传的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内容一般都是‘我今天讲第几章第几节,是什么内容’,严格按照上级精神,不偏不倚。”对网上“淘课”热现象颇为关注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俊领教授说,这样的教学录像就是一个灌输的过程,缺乏新意,没有渗透自己的观点,不精彩,无法打动听众。 一位高校老师透露,每年全国都会进行精品课程评选。按规定,参评老师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教学录像。但这些视频只有教育网和校园网用户才能问津,挡住了一大批校外“淘课族”。另外,也有老师担心公开自己辛苦准备的资料,导致“独家秘籍”流失,因此抗拒网上讲课。 那些牛校公开课的“必杀技” “不敢说外国大学就没有‘走过场’的课程,我简单浏览了一下,公开的课程多是选修课的内容。”张俊领说,选修课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必修课则受教学计划限制,不可能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很精彩。“这些网上公开的课程避开了教材上的规定,选择自己所思所想来讲,一是很新颖,二是课程涵盖了老师独到的见解,容易受大家欢迎。” 已有近30年教龄的张俊领坦言,这些名师不仅是在教学,更是一种交流。“交流是双向的,更容易打动听众的心,更容易被接受。”目前我国教学多是大班授课,不便于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张俊领说,目前由于各个高校资源很有限,不是每个老师都有机会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名校网络公开课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应该得到很大的推广。若世界上各个高校都能如此,可以缩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留学可以不用出国,甚至不出家门。” 国内老师称怕“课堂纪律” 我省某高校一名语文老师表示,他曾经看过这些视频,这些授课者的最大特点是“用心讲”,把自己的观点谈出来,这样容易和倾听者产生共鸣。 “我很欣赏他们的风格,我也想实践这样的风格,但目前还行不通,条条框框太多,所谓‘学术无禁忌,课堂有纪律’。我不求课讲多好,只求不出错。”这名老师说。 “而且,网络上的这些课程形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麻省理工学院哲学系教授会用‘我看起来上镜吗?不然我们可没办法开始’这样幽默的语言开始一堂《爱情哲学》课,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却因为讲到即兴处,奖励回答问题好的学生雪碧而被通报批评。不是我们不想做,关键在于上级主管部门提倡与否。”这名老师说。 或将冲击我国教育理念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中国高等教育这些年的发展势头很猛,的确涌现出一些名校,出了很多有影响的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高校规模盲目扩张。学校资源比较有限,特别是师资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展,导致培养质量下降。同时,教学老师缺乏自主权,很多科研成果及思考成果无法真正向学生展示。”他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硬伤”还是把知识传输放在了首位,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他说,大学生就业困难,深层的原因不是社会人才供过于求,而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需要。“根本原因是办学理念问题,高校治校不是专家治校而是官员治校。”这位老师说,国外很多大学的校长是老师民主推选出来的,只是一个头衔,是为大家服务的。” “名校网络公开课无疑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及学术研究,但另一个方面,将对我国教育理念形成一定冲击,这个冲击究竟能有多大,还没人能说得出。”这位老师说。 |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诉建议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1,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010-69627002 E-mail :zhoupingedu@126.com 京ICP备202302087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