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9日讯(记者李昭 段留芳)随着中国社会改革体制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机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之而产生的是人民对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渴望已经逐渐达到了迫切的程度,如今在摸索中不断发展的中国教育究竟还面临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实施了哪些解决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做客中国网教育频道谈了他的观点。 政策愈加关注高考公平 能否多次高考系人文道德风险问题 近日有报道称,高考加分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奥数和各类学科竞赛的加分,也要尽可能地取消,针对这个问题。李小鲁解答道,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收紧,奥数各类学科加分要取消“三模三电”,取消所有这些问题,在各地实行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表现出一个同样的趋势和趋向,就是越来越关注高考公平,越来越关注、关心和采用高考过程当中公平性保障的政策设计,这是一个总的特征。 我认为,在当前我们整个社会流动的通道,特别是从下往上流动的通道不多。而且通道当中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最强的是高考。所以这样对高考的公平性给予关注和关于保障,都有可以理解的地方。我们不是曾经有人设计过吗?说能不能多次高考,能不能够增加综合测评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问题,都牵涉到中国的政策设计过程当中人文的道德风险问题,大家都觉得这样做恐怕还不如高考来得更保险、更公正、更公开和更公平。 这种情况是一种很残酷的现实,但是它又是比较无奈的现实。而我作为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干部来说,特别是我更多地从教育理论,从人的成长,从整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整个国家创新性人才的这个角度来看,对公平的强调是必要的。但是对公平的强调和保障如果抹杀了人的个性,抹杀了教育的多样性发展,抹杀了学校的差异性构件,教育和人才在发展上讲,它都不可能真正能够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高考面前特长人才被抹杀 加分取消或致人才培育千人一面 李小鲁副厅长说,我们很难对高考进行依赖于道德层面的改革;依赖于社会公信力的改革,所以说我们很难。但是你不依赖这样的改革,社会公信力、社会道德水平就会受到制约。包括我们的整个改革、高考改革,我们的高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试定终身,都千军万马拥独木桥,那你说这个国家的教育文化和这个国家的人才成长环境,又怎么样才能够得到改善呢?所以这是两难状况。据我自己的理解,人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素质优长的,有一些人是体育好一些;有一些人是数学好一些;有一些人是科学技术的实际悟性好一些;有一些人就特别擅长于技能操作,它是多样的。 但是我们在高考面前,把所有的这些都抹杀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高考制度设计上的一个不足。以前有奥数这样的一些学科门类,学习优先发展和优秀发展的人才需要的体制。以前有“三模三电”加分从而使得科技人才比较容易通过高考的渠道,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学习,但是有渠道。以前曾经有三好学生加分,曾经有体育加分。这个特殊渠道需要人才多样性、个体性、差异性的发展,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是你一概都取消了之后,我们就只能够千人一面地录用人才,千人一面地培育人才,千人一面地发展学校,千人一面地发展教育。这实际上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 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各种各样的加分砍掉它是不利于教育发展规律和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客观需要的。而且砍加分是简单化的做法,因噎废食的做法。我的看法应该按照规律来办事,该加的分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有一部分有特别优长的学生会获得差异性的成长,会获得加速度的发展,会获得创新性的成长经验。加分的关键是制度设计现在要进一步完善。 一张试卷考天下有失公平 加分政策应是改善而不是简单地取消 李小鲁接着说,我们现在一讲到这个问题,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会影响公平。第二个说法会导致社会一些不同的公民的反对,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两个说法我认为都是一个伪问题,这样不仅不会导致不公平,相反这会更好的实现真正的公平,而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因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优势、有特别、有优长的人,能够有更好发挥他们优势、特点和特长的机会,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用一张试卷去衡量所有类型的人,反而是形式上的公平,而实际上它的公平程度也不是最高的。 一刀切地取消所有加分是简单化的做法,大家有一个顾虑就是加分不公平。我认为恰好它是真正的公平,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平。第二个顾虑就是,你这样加分会导致大量的没有优势的、没有条件的、没有天赋的家长的反对。这样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顾虑。这种顾虑可以通过我们的舆论引导,可以通过我们政策设计的保障,还可以通过我们加分机制公信力的提高来解决。因此我觉得为教育健康发展,为创新型人才早出、多出、快出,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升华改革,也为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我们的加分、高考加分的政策应该是进一步地改革和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取消。 加大自主招生推进力度 政策在引导多数人的同时也应照顾少数人 李小鲁继续说,这跟自主招生本身是不矛盾的,因为自主招生的大原则就是要选拔一些不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的学生。我觉得自主招生应该提倡,应该支持,应该加大推进的力度。但是自主招生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更完善,招生的公开性和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更清晰,更有可检验性。这样的话,我们的自主招生就有可能会给有特殊优长的学生以一个新的发展渠道和空间。人民群众总的来说追求公平是80%的一般性个性特征的人。这是人类的生理啊,总是有20%的人是特殊的,或者体育特殊,或者艺术特殊,或者科技思维特殊,或者其他方面特殊。 这个是一种二八理论,要是80%的人有话语权,他要求的是形式上的简单的公平。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我们政府、我们舆论既要尊重这80%,也要引导这80%。同时不要那么残酷,不要仅记住了你们的80%,而把20%的人弃之不顾。而且话语权往往在前者,所以,我们一般要更加关心后者,防止前者的声音掩盖和扭曲前者的声音和意志。你们应该按照高考的正常推行来做,你们的80%的人就能够达到公平的保障。 但同时你又应该有一个机制,有一个渠道,有一个空间是照顾到这20%的人,对这些人进行优先、优长或者是特殊发展。这是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利的事,但是关键就是对这20%的人的人选,制度设计要设计得很好。怎么好呢?就是我刚才讲的。第一个是标准清晰,第二个是可检验的,即它的可操作性是可以随时监督的,第三它是公开而且牢固的,在一个有效机制保障下去平稳操作的,一定要按照这三个标准制定执行。你这样的取消加分没有意义的,我认为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防止民粹主义思潮 在高考不能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时候应维持当前稳定 当记者问到这个政策是不是意味着以后高一开始的学生就基本不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时,李小鲁副厅长答道,这实际上是反映了一种思潮,什么思潮呢?就是人民群众对公平的追求,他自发的有一种民粹主义的倾向,因此我们的政府、舆论必须要在这方面做出健康的、理性的、科学的引导。从俄国、法国以及英国的经验来看,无一例外在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民粹主义的产生,作为一种巨大的思潮,它会有很强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当前要高度防止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很多考生家长对加分的那种团结式的反对,实际上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潮情绪,和这样的一种思潮潮流的。我们的政府、舆论应该理性的、科学的和比较冷静的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要从大局的、民族的、国家的角度来正确认识80%的人走的道路。 自己本人曾经参加过一些教育部的会议,也曾经跟一些其他省的教育厅的领导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在战略行动公文里面普遍主张的是高考部分,这是一个。第二个在高考不可能做根本性改革的时候,要维持当前高考的稳定,这是第二个观点。第三个观点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改革,拟定能够为一些优长,特长,特别的学生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和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机会。我们都是这样看的,关键就在于你开辟这个新渠道、新口径的时候要着重于制度设计,要着重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同时,又要着重于这一些新的渠道,新的口径要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让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关键是要做这两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