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雷锋,一个熟悉的名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在20世纪60年代初响彻整个中国。2013年3月5日,正逢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几十年来,雷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代代相传。雷锋精神深深感染、激励了许多人无私奉献,奋勇向前,堪称一个时代的偶像。
锦江校园里,也有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很平凡,在校园的某个转角,你也曾与“他们”擦肩而过。
“他们”很不平凡,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在不经意间,“他们”用点滴小事诠释着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
“他们”并不遥远,“他们”就是美丽锦江的一个个你我他(她)。
三月学雷锋,锦江学子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奉献、助人、敬业、创新”的雷锋形象
高艺玲 任婉瑶 素描 新闻中心记者 张晓蕾 摄
锦江青年志愿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千万个志愿者就是千万个雷锋。志愿者无疑是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精神的继承人。头戴小红帽,身穿黄T恤,哪里需要帮助就到哪里。在锦江,处处都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土木工程学院2011级学生万一李正是其中一员。“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大一时我就果断加入了锦江青年志愿者
协会。”然而,加入青协后万一李才发现,原来要帮助别人也不是一件易事。“人们常常会担心受骗,当我们伸出援手时,一开始很难取得信任。”万一李说,“虽
然偶尔有些受挫,但我们帮助他人的心不会改变。”
做好公益活动需要许多志愿者团结起来,贡献出时间和力量,他们始终都抱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积极态度,相信在“给予”的同时必然有所“收获”。
“从一起共事的青年志愿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勤奋努力和奉献精神都感染着我。”在一年一度的义务献血活动中,师生们积极献血的场面让万一李深受感动,他说:“那时我意识到,一个人不一定要穿上志愿者的衣服才代表着他在做公益、献爱心,在我身边围绕着许多普通却富有爱心,值得尊敬的人。”
新闻中心记者:用青春记录锦江成长
他们出现在锦江每一个光彩夺目的瞬间,开学典礼、校庆、运动会、舞蹈大赛、篝火晚会……一张张校报、一期期广播、一段段视频,活跃在校内活动第一现场的新闻中心记者用镜头、用文字、用声音、用视频,忠实记录着青春锦江的成长足迹。
新闻中心的学生记者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怀着一份相同的对于媒体工作的热爱,他们聚在一起。
“工作的确比较累,毕竟扛着十几斤重的摄像机、脚架到处跑是件体力活。”就读于土木工程学院的陶长青是新闻中心视频站的一名摄像记者,“视频后
期的剪辑工作也让人‘痛苦’,一段五六分钟长的视频可能需要剪辑一整天,因为必须要一秒一秒去剪,保证每一帧的质量。不过看到自己的作品在锦江频道上播放
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
和每一个新闻中心广播站的成员一样,影视动漫学院的刘飞亚也要负责值早班。值一轮早班意味着连续一周的早起,每人一学期要值一到两轮的早班。每天6点30分,是他们播放的广播拉开了锦江一日的帷幕。“晚上总是睡不着,老担心第二天早上六点醒不来,有时都想干脆不睡了。”尽管大二的刘飞亚已经有多次值早班的经历,但她依旧有些紧张,“毕竟这份工作责任重大。”
“运动会的时候比较辛苦。天气热,项目多,拍摄对象都在运动当中,又加大了拍摄难度。为了拍出一张合格的新闻照片,一整天的蹲点下来,衣服都能
拧出水。”文学与传媒学院的许雅玲成为一名新闻中心校报摄影记者已经有两年了。在一旁忙着赶稿的校报文字记者刘定畅一脸严肃,当天新闻当天上网,平时还要
上课,她肩上的担子不轻。能用手中的单反镜头和文字记录锦江的成长、变迁,她们感到快乐且骄傲。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能看到许多普通学生看不到的锦江。对锦江,了解得越多感情就越深。”背上相机,许雅玲准备拍下锦江的又一个春天。
图书馆志愿者:坚守一颗“螺丝钉”的岗位
图书馆里,总有一群默默工作的身影。课余时间,他们几乎都在图书馆为师生们服务。日复一日,他们有条不紊地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保持着桌椅、图书整齐有序,地面、窗台干净整洁。
马玉园是图书馆志愿者的一员。“工作的时候尽量动作小点,语气轻点,不要影响同学们学习”是他的工作理念。分书、上书,两个简单的动作,在一天
内重复的次数连马玉园自己也记不清楚,但是他却做得乐此不疲。马玉园说,在这里工作认识了许多来自各个学院的同学,也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和他们在
一起工作很开心也很有默契。
图书馆志愿者马洪霞也有同样的感受:“大伙儿一起工作,一起聊天,已经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乐趣。”她深刻地记得,当大家搬着一摞摞的书,一次次地
往返于一二楼的时候,没有人想着搬完自己的区域就早点离开,而是互帮互助,一起完成,因此工作比预期更早更好地完成了。马洪霞觉得,在图书馆的工作中既增
强了自己的个人能力,也让自己学会了如何在一个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余华梅也是一名图书馆志愿者。她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是个耐心活,很多时候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核对信息,但也正因为这样,让她在很多小细节上有了
更精准的把握。在余华梅看来,做这份工作确实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特别是看到其他同学能安然休息,自己却还要不停工作时,她心里还是会有点小失落,但再转
念一想,又觉得应该趁着年轻多多锻炼自己,让自己更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这就是他们,一群可爱又平凡的图书馆志愿者。他们常说自己是颗螺丝钉,“个头”虽小,却有巨大的工作效能。
班长:班上无难事 有事找班长
大学班级里多了份自由,也让同学间多了份陌生,面对面也叫不出对方名字的尴尬时有发生。如何才能消除壁垒,将班级拧成一股绳?这对班长的能力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管理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班一共有90名学生。班长罗杰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及时收到班级通知,特地
在已经有班集体QQ群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飞信。“我不怎么使用QQ,通知老是接收不到。有了飞信,只要有通知,我的手机就会及时响起来。”班上的一位同学
说。罗杰表示,通过飞信不仅能让班上每位同学及时收到通知,还便于逢年过节时同学间联络感情。
大二上学期,班上同学阿蹇得了胆结石,住院治疗需要一大笔钱。得知情况后,罗杰找到生活委员,先用班上的班费垫付了一部分医疗费。阿蹇出院后,罗杰多次叮嘱他要注意生活饮食,让原本内向的阿蹇深受感动,在班上找到了集体归属感,人也变得活跃起来。
“什么事情他都跑在最前面。开学发书的时候,他来回跑的次数最多……”同学们都很喜欢罗杰这个班长。“班上无难事,
有事找班长。”这是罗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罗杰还在班上组织成立了一个应急小分队,并对成员进行了培训。他说:“自从进入人力资
源班,我就把它当成另一个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我们能在同一个班是缘分,应该好好珍惜。”
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电子通信1班只有62人,班小事却不少。刚从经济学院转到电子信息学院的小陈说:“要不是班长刘雨帮我借教材,还特地找来本专业大一的课表方便我补课,我肯定学不下去。”提到班长,小陈满怀感谢。
为了让同学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刘雨还经常到宿舍和同学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想
法。“如果一个人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而我的工作就是帮助他打消疑虑,让他参与进来。”刘雨说,“大家信任我才让我当班长,我自然有责
任和义务把班上的每一项工作做好。”
班长,不是“大官”却最接地气儿,最需要耐心细致。正因为有许多像罗杰、刘雨这样的班长,我们的大学生涯才更加充实圆满,充满快乐欢笑。
室长:我们寝室是一家
又到了学校的卫生大检查日,天刚蒙蒙亮,文学与传媒学院2011级汉语言专业寝室,室长贾余婷已经早早地起床打扫卫生了。“本来是安排了其他室友打扫的,但我总会提前一个多小时起来帮忙收拾,总要看着弄完弄干净才放心。”贾余婷说。
寝室的室长是抽签决定的,贾余婷当选是一种偶然,最初她不知道作为“一室之长”应该要做些什么。“刚开始以为只需要做一些杂事,但后来发现做室
长不仅需要付出脑力、体力,还要付出很多感情,而感情才是整个寝室的支柱。”
据室友小余说,有一次收假她提前几天到校,却发现忘记带钥匙。懊悔失措的她打电话向贾余婷诉苦,没想到贾余婷当即决定赶到学校,帮她打开了寝室门。
打开一本网络相册,一张张妙趣横生、搞怪创意的照片映入眼帘,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不禁感叹“好有爱”,这本网络相册的主人正是影视动漫学院2011级广编专业302C寝室的室长魏诗琦。
“我爱我的寝室,因为这个寝室给了我太多的感动。”
魏诗琦说。上学期他的腿摔断了,是室友小雨和小磊把他送到医院。腿受伤了不能走路,室友们每天都会轮流背他去上课,吃饭时也是背着他一块去吃。有一次室友
小雨打篮球时被撞伤了,腰上擦了一条很深的口子,室长魏诗琦每天不厌其烦地帮他换药、清洗甚至背他上厕所。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我们的感情就像亲兄弟一样。寝室里任何人有困难,我们都会当做自己的困难一样去解决。”魏诗琦笑着说。
童金妹:干了这行就要做到问心无愧
从零开始筹备建设一所大学的财务工作,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童金妹或许是最能体会其中艰辛的人。
现任我校财务处财务主管的童金妹在2006年4月作为学校首批4名员工之一,孤身一人从福建远赴四川工作。初来乍到,她就面临着巨
大挑战——学校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建设筹备时间紧迫,财务工作从零开始,而整个财务处只有童金妹一个人。大到财务的建章立制、银行税务的沟通洽谈,小到发
票账本的购买,她事事亲力亲为。每天凌晨两三点,她才回去休息,早上6点又往办公室赶。同事说她就像拧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转。
童金妹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在儿子即将中考的关键时刻,她却忙得连给远在福建的儿子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来四川之前,我是做企业财务
的,企业财务工作和高校财务工作的差异性很大,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抱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童金妹熬夜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多次上门向四川大学财
务处的老师们请教。通过不懈努力,她很快掌握了高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了相应操作规范和流程。
都说高校的寒暑假让人羡慕,但是童金妹几乎没有寒暑假。大家都放假回家了,空荡荡的校园里就她一个人还待在办公室。假期工资的发放,建设上的资金保障,开学后的财务安排……假期的工作几乎和平时一样忙碌。
2012年秋天,财务处的同事们发现童金妹工作时突然爱佝偻着背了,大家开玩笑说她未老先衰。其实那段时间,她患了严重的带状疱疹,即中医说的
“缠腰火龙”。这种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经常痛得她直不起腰来。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在腰上缠了一圈布条,弯着腰咬牙忍痛坚持,没有请一天假。当同事们得知
真相后,都感动得掉泪。童金妹却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大事”,她的想法很单纯——当时的工作量大,如果请假,财务处的工作就无法按时完成。
在学校干财务工作七年,童金妹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
“我只是觉得,无论选择投身于哪个行业,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单位,做到问心无愧。”参加工作多年,童金妹的热情始终如一。
刘岁颖:让自己的名字带着真诚与温度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锦江学院图书馆的日趋进步自然也离不开图书馆里勤勤恳恳的工作人员。刘岁颖是图书馆工作者中的一员,在学校建立之初就来到锦江工作,至今已有六个年头。
“图书馆的工作其实很枯燥,但我并不后悔选择了这个职业,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让我体会到了一种责任感,也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刘岁
颖说,“图书馆的工作繁琐但不太累,最累的是如何面对读者,如何让成千上万的书‘活起来’。虽然每年我们都尽可能地创新,但实施起来依旧很有难度。”
刘岁颖还负责管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他说,选择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部分家境不太好,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希望用自己的劳动给家里减负。刘岁颖认
为仅仅为这些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帮助是不够的。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待人接物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只要有学生的精神面貌因此变得更好,他就会觉
得很有成就感。
在图书馆工作的日子里,刘岁颖立足岗位,希望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一份温暖的善意。他说:“我无法达到雷锋的高度,但我会让自己的名字尽可能带上真诚和温度。”
王春:只要肯下功夫钻创意无处不在
将翻译软件和语音朗读软件相加,可以得到什么?
一个可以伴你走遍全球,实现无障碍沟通的随身翻译官!
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学生王春和他的团队将两款常用软件结合到了一起,设计出了一款“旅游翻译机”软件,并凭借这款新型应用软件在第七届“航信杯”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团体赛中获得四川省二等奖。
“这款‘旅游翻译机’软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SD卡进行数据库更新,用户可以下载不同场合的数据库,以适应各自所需。无需网络数据流量即可进行语音翻译,并且采用非特定人语音信号识别处理,可识别任何用户的话音。”介绍起团队的作品,王春自信满满。
他们设计的“旅游翻译机”用STC15F2K60S2单片机作为控制处理系统,由LD3320语音芯片、音频解码、功放喇叭、SD
卡接口、触摸显示器等组成。只要用户插入SD卡,打开电源开关,选择翻译模式,然后对着MIC说话,翻译机就会将语音内容和数据库进行对比、识别并自动翻
译成另一种语言,再用语音传达给对方。
“参赛时心情很忐忑。”王春说,“但指导老师鼓励我们,设计新型应用软件,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要低估自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春组织团队参加了大赛,全力以赴。
课余时间,他都泡在实验室里,和一个又一个问题“搏斗”。由于语音识别模块是3.3V供电,而整块板子的电压等级是5V,引线末端的电平转换就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拦路虎,团队耗费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
“最艰苦的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总想着我们为此努力了这么久,投入了这么多的心血,放弃实在不甘心。”正是因为这份不服输的劲儿,在熬了几个通宵后,他们解决了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品。
正如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王春也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他说:“创新并没有想象中难,灵感不是等来的,而是在大量学习、钻研中产生的。”
邓凯:创业路上 何惧艰苦
“说曹操,曹操到。”提起曹操外卖,每一个锦江人都会生出一份亲切与自豪。这家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10届毕业生邓凯创立的外卖品牌至今还在服务着锦江师生。
2009年,还在上大三的邓凯发现每天下课后吃饭食堂较挤,到校外吃饭又太远。“如果有餐馆提供外卖服务就好了!”——这是邓凯和许多朋友的心
声。当时,校内没有一家餐馆开展这项业务。有需求就有市场,邓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和深入的讨论研究后,邓凯与好友陈然、阳丹在校外的
一间瓦房里共同创立了锦江学院第一家外卖店——“第一外卖”也就是现在的“曹操外卖”。
外卖店生意火爆,订餐数量超乎他们的想象。三人忙的不亦乐乎,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为自己的创业梦而不断拼搏。然而在外卖店渐渐步上正轨
时,陈然、阳丹却由于种种原因相继退出了三人曾共同描绘的蓝图,只剩邓凯独力支撑。从三剑客到孤身一人,在巨大的打击下,创业以来所有的辛酸苦楚涌上心
头,邓凯也心生放弃的念头。
就在他举棋不定时,四个询问包月餐的学生,又让他看到了曙光。经过深思熟虑,邓凯决定赌一把,自己经营这家店。他说:“坚持就是胜利,这话一点都不假。”苦尽甘来,2010年9月,邓凯在学校内开设了实体店。“第一外卖”正式更名为“曹操外卖”。主阵地由校外转到校内,经营管理初具体系。
2011年9月,曹操外卖分别在成都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分店;同年11月在成都龙泉阳光大学城开设分店;2012年3月,在四川师范大学开设分店。目前,邓凯正在筹备想要在成都理工大学再开一家分店。曹操外卖越办越红火。身为锦江人,邓凯不忘感恩母校:赞助学生活动、参加爱心捐助、发起感恩回馈季、在校运动会时免费提供了100件矿泉水……
在一路的笑与泪中,最令邓凯难忘的是三兄弟一起打拼的岁月。“那种为了同一个梦想,与兄弟共同拼搏的感觉是我最宝贵的财富,那份最初的激情也是我一路坚持的动力。”
锦阁管理员:年轻就该奋斗
说到锦阁,大家都不会陌生。这家锦江校园内唯一的精品店,自2006年开店以来通过管理者的不断改革创新,已发展成为深受锦江人喜爱的锦江纪念精品阁。同时,锦阁也是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之一,七年内有三批学生管理者在此进行创业实践。
现在的锦阁团队成员分别是来自管理学院2010级的王燕、会计学院2010级的张小青及2011级土木工程学院的董文。他们赢得了学校于2012年9月开展的竞标活动,获得了对锦阁的管理权。
王燕,来自一个普通家庭,曾在高考失利后放弃学业,在社会上独自工作打拼。一年后,更加成熟的她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决心读书。兼职也好,创业也罢,从大一到现在的任何费用她都没有向父母伸手。
张小青受家人的启发想要挑战创业实践。于是,她与两位伙伴一起策划接手锦阁的项目。从准备竞标到成功夺标,他们付出了很多心血。除了上课,张小
青大都呆在店里,为此牺牲了许多个人时间,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她认为大学里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珍惜的。经营锦阁一年多,张小青体会到与其整日庸碌无为,还不
如趁着年轻为梦想好好奋斗。
作为锦阁团队里年纪最小的后辈,董文从另外两位伙伴身上学到了很多。他说,之所以从山东远赴四川求学,就是为了离开父母的庇护,尝试独立。“因
为锦阁,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意识到未来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经营这家店,我想看看尽了自己的努力后能让大学生活变得有多么不一样。”对未来,
董文跃跃欲试。
温暖的阳光撒入这间小店,创业路上,梦想正茁壮成长。
王一媚:追逐最甜美的梦想
学校外商业街新开的一家装潢精致,名为“CAKE STORY”的蛋糕店深受顾客喜爱,这家店的老板是文学与传媒学院11级的王一媚和土木工程学院11级的陈川。大家在夸赞蛋糕好吃的同时,也不由感慨这两位“学生老板”的创业精神。
王一媚是位热情大方的女生,当看到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蛋糕时,她总会觉得心动。于是她尝试着做小蛋糕,这也逐渐成为她的爱好之一。平静的大学生活,让她萌生了一种奋斗的念头。
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校外商业街有一家店铺要转让,没有一丝犹豫,她将店铺订了下来。整整一个寒假,起早贪黑,她每天守着店铺装修,所有的设计都
由自己独立完成。“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和家人团聚,没有安心睡过懒觉的春节。”王一媚说道。蛋糕店开业的前一天,她偷偷地哭了,“我想过要开一
家自己的蛋糕店,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实现,家人的支持是我逐梦路上最大的动力。”
王一媚明白,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是自己钟爱的事物,那么再大的艰辛都伴随着快乐,“不管多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编后语:
在锦江,还活跃着许许多多辛勤耕耘、不求回报的身影。对于这些为我们默默付出、激励我们努力向前的人,我们应当心怀感恩,向他们致敬,道一声感谢。
雷锋不远,雷锋很近。我们每天忙着各自的学习、工作、生活,或许难有时间精力从事大型的公益活动。但只要像雷锋那样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就能从平凡中体现出不平凡来。
“雷锋”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词,而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动词。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都能成为“雷锋”,你也可以。 |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投诉建议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3-2021, www.cnk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与复制
热线电话:010-69627002 E-mail :zhoupingedu@126.com 京ICP备202302087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60200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