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慌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民工慌”,只是兔年“民工慌”不同往昔,其背后传递的讯息耐人寻味。 昨日上午,广州市“春风行动2011”专场招聘会在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举行,面对200多家企业,5000多个岗位,前来揾工的人并不算火爆,最热的招聘岗位前也只有大约十个人排队,而二楼的很多招聘摊位前整个上午都没人前来应聘。(2月13日《广州日报》) 我注意到,近日各地关于“民工慌”的话题,又占据了各类媒体的主要版面和重要位置。比如:上海企业遇用工荒涨薪15%仍招不足人,12日有记者在国内第三大劳务市场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了解到,该市场提供近2万个就业岗位,但从春节开市后至今仅有一千多农民工上岗,用人单位招工不足一成……我从“民工慌”背后,至少能嗅到三种气息。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缩小,可谓新一轮“民工慌”的社会诱因。以湖南说事,一边是深圳3000元左右的月薪及优厚的福利待遇,一边是本地企业“孔雀何须东南飞,雁城金窝已筑成”、“家乡工作就是好,工资福利也不少”的宣传。11日在湖南省劳务输出大市衡阳的大型招聘会上,沿海企业和本地企业分别打出“薪酬福利牌”和“温馨牌”同台对垒。春节过后,东南沿海一带出现“用工荒”,“招工难”成为困扰沿海企业的一大难题,不少沿海企业纷纷提高工人的薪酬待遇。同时,随着沿海产业转移,中部企业的用工量也大大增加,长期以来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湖南的企业用工量增长明显。衡阳华意机械的人力资源经理曾临萍告诉记者,他们有信心和沿海企业“叫板”,中部消费水平不高,所以他们开出2000元左右的工资并不低。民工的反应也佐证了这种诱因,安徽宿州一位农民工直言不讳:“现在家乡的企业越来越多,在东部赚的钱也许能多一点,但生活成本太高了,想来想去还是回老家工作比较划算。”。 民工权力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堪称“民工慌”内生动因。在广州招聘会上,位于二楼的一家公司整个上午只接待了8个求职者,负责人感慨,今年的工不好招啊,应聘者对工资的要求提高了,基本上没有低于两千块的。更耐人寻味的是,民工们而对休息时间也有明确要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天工作最多八小时,供求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故有意去公司工作的只有四五个人。换言之,现下民工对用人单位工资外休息等合法权益要求已经有了觉醒和强化。 在我眼中,东部地区用工思路僵化经济结构调整不快也成为“民工慌”的经济肇因。我所谓的思路僵化,是指用人者骨子里“廉价劳力”思维根深蒂固挥之不去。虽然东部地区普遍调高了民工工资,但相对于悬殊不大的民工家乡薪酬和涨得更快的生活成本,民工实质上仍属廉价劳动力。事实亦然,“工资不够高”正是求职者对工作“挑三捡四”的理由。春节长假刚刚结束,沪上不少劳务市场一线操作工成为企业最紧缺的工种。但业内人士担忧,由于薪资水平增长幅度远远及不上生活成本的增长幅度,“用工荒”已不再是短期现象。一位安徽的中年妇女连看几家用工单位都是了解完月薪后就走开,她如是坦露心迹:“2000元的工资是比去年涨了”但她还是希望等一等,“看看能不能找到更高工资的,物价涨的太快了。”我所谓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快,是指用人单位应对用工新形势不力。一家发型设计中心摊位前门可罗雀,前来应聘的也都是前台职位,招聘的助理技师岗位竟没有一人来应聘,摊位负责人无奈地说,如果再没人前来应聘助理技师,他们就准备去东南亚招了。一位民工就业市场办公室主任表示,要正确解读时下加剧的“用工荒”。“"用工荒"并不是"无工之荒"。而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据他介绍,近年来,国家三农政策,使得部分没有技术的农民工重回土地。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工资收入差距开始逐渐缩小。发达地区更高的生活成本,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离开大都市。请问,有多少地方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前瞻性地“以变应变”了呢? 我同意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蔡昉的观点:民工荒、工资上涨只是表面经济现象,从本质上说,这是“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中国的“人口红利”顶峰正在过去。这恐怕也是工资普涨背景下的“民工慌”,告诉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 作者:陈庆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