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网-高校招生专业教育门户 教育网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鲁鹏程:赏识教育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收藏 分享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837| 评论数: 0

摘要:  赏识教育在近几年越发受到更多父母的青睐,因为它保护了孩子的成长天赋,激发了他的内心潜力,让孩子能自由地、快乐地成长。  但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却说:“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这种称赞心,我们做父母的 ...

 赏识教育在近几年越发受到更多父母的青睐,因为它保护了孩子的成长天赋,激发了他的内心潜力,让孩子能自由地、快乐地成长。

  但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却说:“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这种称赞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了效用,反不如不用。”这段话,就是在提醒所有的父母:赏识教育虽好,但也要斟酌之后再使用,否则用多了的赏识教育,不但起不到赏识的效果,反而还会引发反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迪西就做过一个与赏识有关的实验:

  他找来一些学生,将他们分成了两组,让大家一起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最开始时,两组都没有给奖励。接着,再进行又一轮答题时,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一个智力难题,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而另一组学生则依旧不给任何奖励。

  结果又一轮答题过去之后,两组学生进入了自由活动时间。迪西在一旁认真地观察,他发现,奖励组的学生们虽然在正式的答题时间里十分努力,但自由活动时,却很少有人能主动地将当时没答上的题继续做下去。反倒是无奖励组的学生们,有许多人依然热情满满地解答着当时还没解出来的题。

  最终,迪西得出结论,奖励组的学生因为有了奖励刺激反而对解题的兴趣减弱了,而无奖励组的学生则保持着浓厚的解题兴趣。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是“迪西效应”。

  这个实验很明确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多的赏识会让孩子将赏识当成是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一旦没了奖励,他做事的积极性就会减弱。

  不仅如此,还有心理学家在经过研究后也发现,如果孩子一直只听到众多赞扬之声,那么他就很容易变成谁也碰不得的“小霸王”,听不得别人的一点批评,受不得一丁点委屈。这样的孩子无法面对挫折,更无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有的孩子还可能会为了获得父母的赏识,不惜采用过激的行为。

  由此可见,过分的赏识会成为一种“精神鸦片”,不断腐蚀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赏识虽好,但父母也要适度使用。

  不要简单地将表扬等同于赏识。

  一说到赏识,很多父母都将其与表扬相等同。但事实上,表扬被包括在赏识之中,只不过是其中被用得最多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手段罢了。真正的赏识,不仅要“赏”,而且还要“识”。

  有个孩子拿着70分的英语试卷回到家,虽然比之前的不及格有了长足进步,但妈妈还是明显看出孩子的不开心。

  妈妈问道:“是不是有些不甘心?”孩子难过地点点头,妈妈则说:“你之前的努力我看到了,很好的。所以,别泄气,我相信你!”说完,妈妈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立刻就说:“妈妈,我下次争取不让您失望。”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是正确的赏识,她看到了孩子的努力,知道孩子还需要继续奋斗,同时她也理解了孩子的心情,并激励他将努力的重点放在下一次。这个过程充满了爱,孩子在妈妈的赏识中也产生了要加倍努力的决心。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只是说:“这次考得不错,下次再努力一点就会考得更好。”这样简单的表扬就会让孩子觉得别扭,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依然没有考好,受到这样的表扬,他的内心也不会踏实。

  所以,父母要学会运用内涵丰富的赏识,要看得到孩子需要赏识的地方,给予他足够的尊重,信任他的努力,及时向他表达关爱,这样孩子才会发自内心地继续为自己而奋斗。

  多赏识孩子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的结果。

  孩子帮父母扫地,如果认真地做好了,父母就会夸他:“真棒!肯帮忙干活了!”可一旦他打碎或者弄坏了什么,那么父母立刻就会转变态度说:“什么你都干不好!净瞎掺和!”

  也许父母会辩解说:“如果他能帮忙做好,当然要赏识他的勤劳;既然他没做好,还赏识他那不是会帮他回避错误吗?”其实不是这样的,赏识孩子应该看到他努力的过程,而不能只关注最终的结果。

  赏识努力的过程,会让孩子明白他的行为是值得肯定,虽然这次结果不好,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也许下次他就能做好。所以,面对孩子造成的某些结果,无论是好是坏,父母都要多问问他,以彻底弄明白他行为的原因,如果他是好心,那么父母就要发自内心地夸奖他一番;如果他没做好,那就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这样孩子就会为了能有更好的表现而继续努力。

  赏识的时候,要针对具体的行为对象来进行。

  “你真棒!”这样的赏识语言太笼统了,为什么棒?棒在哪里了?如果父母不说清楚,孩子是不会明白他到底哪里做得好的。因此,要赏识孩子,就要赏识得具体而到位。

  还用打扫卫生来说,孩子主动帮忙整理了客厅,父母此时可以说:“哦,你连花瓶后面那么隐蔽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了,看来你很细心啊!值得表扬!”这样的赏识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细心是正确的行为”,那么下次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认真细心地去对待,这样的赏识就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所以,赏识要具体,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中的细节与内容,这可以帮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也能促进他继续努力。

  别只顾着赏识,该批评的时候也要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完全不能批评的教育,如果孩子犯了错,那么该批评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吝啬”。但这个批评不是那种不顾孩子情绪的严词厉色,也不是抱怨、责怪,更不能是类似于发泄一样的打骂。即便是批评,也要用一种赏识的态度,父母批评的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能去诋毁他这个人,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批评的同时,也要向孩子及时表达爱,让他知道父母的批评不代表不爱他,而是要为了他能更好地成长。

  家庭教育研究者、畅销书《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鲁鹏程原创文章,授权搜狐教育发布。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信息及本文出处。

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新年华教育 新浪教育 搜狐教育 教育部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内蒙古教育考试院 辽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 宁夏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省教育考试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考岑网 吉米形象设计培训 江西网站建设 网站大全 免费中小学资源 合肥英语培训 家庭教育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1
  网站二维码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