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网-高校招生专业教育门户 教育网 新闻中心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初中教育:怎样的生存、行走与反思

收藏 分享 发布者: admin| 查看数: 2809| 评论数: 0

摘要: 初中教育的发展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地说应当怎样或不应当怎样的发展阶段,而是一个需要多方求证、多元解读、多位实践的问题。对初中教育而言,其生存的复杂源于其整个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其生存的不同类型尚有待全面、 ...

初中教育的发展问题,已经不是简单地说应当怎样或不应当怎样的发展阶段,而是一个需要多方求证、多元解读、多位实践的问题。对初中教育而言,其生存的复杂源于其整个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其生存的不同类型尚有待全面、合理、多元的解读;初中教育行走的智慧在于更趋于可操作和具体化,更趋于困境中的平衡把持和各得其所;初中教育反思的要义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教育政策与评价层面;二是学校整体设计与发展路径层面;三是学生成长层面。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基本判断与诸多阐释主要建立在对江苏省苏南、苏中部分初中校的调研基础之上。

  一、初中教育:怎样的生存?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曾对江苏省的初中教育作过一个基于数据比较的现状判断,包括江苏省初中在全国初中的位置比较,江苏省初中与小学、高中的位置比较,江苏省城市初中与农村初中的位置比较,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江苏省初中总的发展趋势薄弱于全国,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建设方面。2013年5月,我们对北京市、天津市的相关初中进行调研,试图检验并类比这一基本结论。然而,调研的结果却不尽一致,起码京、津地区对初中教育发展的薄弱感不及江苏强烈②。而在本次调研中,即便是江苏省的初中校,对初中教育发展是否薄弱看法也不尽一致。正因如此,对初中教育的整体判断还需进行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深层剖析,并且在剖析中着重凸显初中教育发展过程中生存样态的特殊与复杂。

  (一)生存的复杂源于发展过程的诸多特殊性

  1.特殊性之一:初中教育扛着全科性与选拔性带来的复杂

  初中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中的特殊性,本课题组成员已有专文阐释③,此处补充阐释的是初中教育的全科性与选拔性问题。所谓“全科性”指的是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所有科目的合格率;所谓“选拔性”指的则是不言自明的重点高中择校生或升学率。随着时代变迁与观念更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概念界定、内涵意义、实践操作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方面使对该问题的观照置于一个广袤的时空场域之中,另一方面也使处于这一时空场域之中的各方关系更加扑朔迷离、多元复杂。现在的问题是,小学、初中、高中无论如何都回避不了素质与应试既“一张皮”又“两张皮”的问题,不管是小学低中年级搞素质、高年级搞应试也好,还是初一抓衔接、初二抓分化、初三抓升学也好,抑或是高一搞素质、高二赶进度、高三忙高考也好,关键是这三个学段涉及的全科性与选拔性各有所异,也就使各学段的素质与应试具有各不相同的关系,且使二者之间的博弈更趋于双赢和多赢。就小学与初中相比,当下小升初的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初中中考,而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与初中,又需要在全科合格率上达成100%。这样,小学事实上存在着全科与选拔的竞争,其竞争标杆就是择校。初中与高中相比,当下中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可以说也并不亚于高考,而处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中与处于非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高中,在全科合格率上有所差异。初中是学校除去重点高中20%左右的指标分配外,重在80%左右的全科合格率,最终合成100%(当然,这其中既有几乎一半的职高比例,更有为争取计划外普高招生的另外竞争)。这样,初中阶段事实上存在的全科与选拔,竞争标杆是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而高中的全科合格率几乎淹没在高考的选拔性之中。如此,如果说小学阶段的全科与选拔或者说素质与应试是一种相互帮扶、相互交换,应试更多隐于素质之中,高中阶段的全科与选拔或者说素质与应试也是一种相互帮扶、相互交换,但素质更多隐于应试之中,那么处于小学、高中之间的初中教育,已经既在客观上又是人为地形成一个全科与选拔或素质与应试的复杂关系:初中的全科性无法摆脱升入重点高中数的选拔性,而初中的选拔性又必须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全科合格的框架内。我们考察和座谈获得的信息是,小学的分数压力偏小,高中的分数压力偏大且选拔性更强,而初中既有全科性又有选拔性的特殊现状,导致初中教育陷入既无法彰显全科性的丰富多彩与生动活泼,又无法自拔于中考压力的复杂境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整个初中教育发展的特殊性。

  2.特殊性之二:对地方政府资助初中学校并无刚性规定带来的复杂

  以往,我们曾就江苏省初中教育办学条件的硬件指标作过相关研究。“办学条件”指标包含三部分七组数据:一是江苏省初中校舍面积与生均图书在全国同类初中中的位置,包括三方面: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生均图书册数。二是江苏省初中仪器设备在全国同类初中中的位置,包括两方面:生均仪器设备值、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三是江苏省初中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同类初中中的位置,包括两方面:建网学校比例、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1]这些比较研究表明,“小米加步枪”式的发展初中教育的观念与方法需要进行适时调整,若没有基本的现代化的物质设施,则不能排除制度与文化的相应改革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这样,在学校实际发展过程中,学校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虽并无明确的刚性规定,但决不可小觑。如,同属江阴市的两所初中校,其中一所初中所在的镇政府支持力度相当大:镇政府把学校作为街道的一道风景线来设计,每年根据学校规模或学生人数按照公用经费标准划拨学校办公经费,年初预算审核,年末决算审计。若学校需要采购大件物资或资本性投入支出,则由学校另外打报告。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因为镇政府和学校双方教育理念、对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一些矛盾、分歧与制约,但总体而言,还是让该学校在办学上既有强大的经济保障,又有相对充分的自主空间。而另一个乡镇的一所初中校所在的镇政府,可能由于诸多因素,对学校投入的力度就要小得多。座谈中,后者的办学艰难溢于言表,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办学条件的强弱对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当然,客观地说,对于乡镇政府是否必须资助所在乡镇的初中学校,似乎并无刚性规定,这使乡镇政府的或投入或少投入或不投入的任何行为都无可厚非,但带来的直接后果却是,同属乡镇的不同初中校会因资源或资金的充裕与否而带来发展的特殊与复杂。

  3.特殊性之三:师资队伍缓慢建设历程与过快现时拔用带来的复杂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达标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而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达标,更是一个缓慢且艰辛的过程。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就撰文描述并预期我国初中教育的师资状况,认为在新中国40多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师资队伍曾出现过“低标准、低质量”的普及。70年代初期,全国初中由72.2万所增加到131.3万所,但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由74.7%下降到9.8%,学校设施、设备老化,甚至任意改变教材、随意缩短学制,使教育质量严重降低,是一种低效益的“普及”。由于各地区初中师资存量分布不合理,初中规模增量不平衡,以及师资培养体系可提供后备教师的地区分布与需求的结构差异,师资补充面临的实际困难非常严重。一是县镇、农村初中教师数量充沛程度堪忧。即难以补充到足够数量的学历合格教师,初中教师的城乡分布不合理现象更加突出。1992年,我国城市初中生师比为13.1∶1,远低于县、农村初中的16.6∶1。据当时测算,其后八年县镇、农村初中规模发展需补充的教师人数占需补充总数的95.4%,其中广西、贵州、云南、海南、河北、陕西、广东及河南等8个省、自治区的比例就高达51.9%,而这些地区的师范专科培养能力仅占全国的28.9%,累计缺额高达19万人左右。[2]笔者在2010年对江苏省城乡初中师资队伍所作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江苏省城市初中与农村初中的“师资建设”差距较为显著。其中,城乡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的差额2006、2007、2008年分别达到14.53%、24.59%和22.46%;城乡初中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的差额2006、2007、2008年分别达到9.39%、9.32%和8.45%;城乡初中生师比值分别是2006年城市14.20,农村17.41;2007年城市14.32,农村16.17;2008年城市13.70,农村15.16。[3]不难看出,在十多年的初中教育发展过程中,城乡教师队伍的差距缩小相当有限,即便就生师比一项而言,其变化也是微乎其微的。二是好师资的过快拔用同样堪忧。调研中不少学校反映,现在较好的初中教师还是会被抽拔到高中,弥补或充实高中师资力量。如果撇开其他问题,仅就教师结构本身而言,过度拔用只会导致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初中师资雪上加霜。从江苏省最近四批特级教师评定结果看,初中所占比例虽每批均有所上升,但与小学和高中相比,初中特级教师比例还是要小得多。④据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12年12月对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数的统计显示,小学是4128所,初中是2066所,高中是594所,特级教师在各学段所占比例与之并不匹配,初中教育发展的艰辛与复杂可以从中窥一见全。

  4.特殊性之四:初中学生成长的丰富性需求与教育评价的封闭单一带来的复杂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生理、心理、思维、情感都进入一个涌动、勃发、多变、丰富的阶段,而与其成长相伴随的初中教育的丰富、多变、跃动就显得特别重要。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学校的不少难言之隐。一方面,有学校说,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学生在这个阶段有许多青春期的问题,希望通过活动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说教的方式给学生以全面的帮助和引导,使其比较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心理上不断由幼稚走向成熟,多一些积极与阳光。但另一方面,有学校又说,初中学生的课程知识过深、难度过大和中考甄别性选拔机制下考题较难的学科压力,让目前的初中教育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应对考试上,学生几乎所有时间(包括在家)也都用在了应付考试上。至于学生除成绩以外的其他素质素养,似乎都被漠视,至少可以说是很不被重视。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都在这个漩涡里违心地打转,基本的话题就是:把课上好,提高效率。这类问题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第四次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所形成的《2012年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简要报告》中可以获得验证。报告表明,从2008、2010、2012年三次学业质量测试看学习压力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所下降,分别是35%、32%、25%;而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却在持续加大,分别是23%、30%、35%。由此,在分析初中教育特殊性并设计初中教育整体发展时,不妨尝试从初中生生理、心理、思维、情感的丰富多变与现有初中教育教学评价的单一性是否匹配、是否适切上进行检视,可能会获取一些新的认知。

  (二)现有初中类型有待更全面、合理、多元的解读

  初中学校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校,另一种是完全中学中的初中校,还有一种是独立设置的初中校。从目前现状看,第一种类型学校尚有不少;第二种类型在教育行政部门初、高中分离的条令下已基本分离,但事实上情况比较复杂;第三种类型似乎是现在的常态。若仍对三类学校本身进行笼统的利与弊的分析,恐怕还是会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若从各类学校形成以及存在的诸多缘由上作些剖析,对不同类型初中的解读可能会更全面、更合理也更多元些。

  1.如何看待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

  这一问题事实上在理论研究、教育行政、学校实际间存在较大差异。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需要一种整体设计,还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便于统一管理,抑或是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为接近,我们都暂且把已有的或将有的理论阐释悬置起来,而着重描述调研中相关学校现存的复杂情形,以为更全面、合理、多元的解读提供实践依据。(1)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置有其历史和地域的特殊性。在考察与座谈中我们得知,扬州市的邗江实验学校与邗江美琪学校的形成,可以说就是这种历史和地域特殊性的代表。原先的邗江实验学校本来是民办初中(现已回归公办,确切地说,原先就不是纯民办,而是公办民助,学校教师都是公办编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该学区部分家长的择校需求。但邗江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特点,又决定了不是所有阶层尤其是平民阶层子女都能进这所学校。这样,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性和基础性出发,该区又办了一所纯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在这两所学校形成为满足这一地区不同阶层子女就学的一种互补形式,因为形式上的回归公办仍无法将这两所初中的性质完全等同。(2)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贯”有时有名无实。首先,在考察与座谈的几所学校中,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就学校发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内部管理等方面,试图从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角度作出九年一贯的整体规划与整体设想,充其量只是小学学段与初中学段一些活动的相互参与。调研中有学校就坦承,小学、初中的一贯性体现不到位,没有真正坐下来考虑相辅相成的问题。其次,九年一贯制的小升初事实上也无法得到真正落实。某实验学校在小学学段保持8个平行班的规模,但到初中则变成5个平行班了。主要原因是周边还有两所名校,该实验学校夹在其中,要保住原有生源相当不易。(3)教育行政的有利管理说也未得到充分佐证。首先,学生的在校时间不同、上课时间不同,对学校管理不利。就此一项,不同学校的不同做法是:或者让小学生课间多休息5分钟;或者让初中部也同样上40分钟课,多出的20分钟再变成一个小自习。其次,初中、小学教师工作、学习差异较大,但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样的,如对教师的上班和作息时间,学校就只能作统一要求,这对学校管理同样不利。

  2.如何看待完全中学中的初中

  (1)不少学校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初、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更为接近,故初、高中学生一起管理似乎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需要从诸多方面自觉作出符合教育规律的设计。但与此同时,这些学校也无奈地承认,迫于现行教育体制与评价机制,学校自觉作出符合教育规律的诸多设计显然很困难,而必须更多考虑如何从自己的初中部输送更多中考发挥稳定且能被各优质高中录取的优质高中生源。(2)不少学校认为,完全中学有高中部,可能也会由此带动初中部的视野更为开阔些。譬如,高中部最大的教育资源是杰出校友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从物质到精神均无法小觑。作为完全中学中的初中部当然不会轻易放弃。考察中我们看到,即便是一所完全中学原先的初中部,也会把主要是高中阶段的杰出校友作为本校的重要资源加以展示。当然,这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完全中学,学校的主要精力会更多放在高中部,初中部则会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造成事实上的发展缓慢。

  3.如何看待独立设置的初中

  (1)单独办初中能让初中校具有更多自主性,也更能实现学校自身的发展,这在下文将有详述。需要指出的是,从初中校的现状看,作为独立设置的初中校,在设计学校发展理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能够自觉意识到初中阶段学生有着与小学、高中学生不一样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整体规划初中阶段的学校发展,以让学生们无论将来做什么都能受益终身的,委实不多见,而学校在提高中考升学率、为优质高中输送更多的“进入”指标上可能考虑更多。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初中生面临的是第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这一选择不仅是职高与普高的选择,导致的也远不只是学校之间的性质差异,而是与人的一生发展步步相关的连带差异,包括高校选择以及其他选择的机会,与之相关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可能获取的身份、地位、荣誉等等,初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神医,但起码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是否有意识地考虑如何为初中生的未来与终身负责,对一所独立设置的初中校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来说是大不一样的。(2)这就涉及调研中不少学校提及的不同学校都有各自使命的问题。到底怎样看待这些所谓各自使命,同样直接关系到作为独立设置的初中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实,尽管在调研中校长们使用了“各自使命”这样的字眼,但究其实,他们所说的各自使命更多是不同学段的培养任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各个不同学段的升学任务或压力。各自使命的不同似乎与各学段时间的长短有关。小学学段长有利于长远规划,初中、高中都是三年但又有不同,初中是进门有择校出门有选拔,高中是进门出门都有选拔。座谈中一位校长说的话令人深思,“现在都是办学校而不是办教育”,其中意涵着作为学校的当下使命与作为教育的长远使命之间的巨大差异。

中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新年华教育 新浪教育 搜狐教育 教育部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天津市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内蒙古教育考试院 辽宁教育考试院 黑龙江教育考试院 宁夏教育考试院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省教育考试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 考岑网 吉米形象设计培训 江西网站建设 网站大全 免费中小学资源 合肥英语培训 家庭教育怀柔网站建设怀柔在线怀柔团购
  1
  网站二维码

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