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月22日发表题为《中国母亲并不全是虎妈》的文章,作者为罗欣宜(音)。现将全文转引如下: 当高中英语老师看到我对自己的作文成绩感到失望时,她评论说我肯定是因为我的“中国家长”而感到很有压力。 是的,这就是她的原话……而我的感受恰恰相反。 中国家长的典型做法是迫使孩子在学校取得最好的成绩,因为学业优异反映出父母的称职。他们确保孩子上精英学校以取得最好的成绩。他们不停地唠叨,让孩子将来当律师、医生,或者经商、从事金融业。家长们说,这些“实用”的职业收入高,受人尊敬,可以提高你的社会地位。 这种名声由于以“虎妈”著称的美籍华人蔡美儿而变得深入人心。“虎妈”这个称呼说明了一切。在《虎妈的战歌》一书中,蔡美儿声称“中国父母的传统教育手段”优于西方做法,因为严格的纪律是迫使孩子取得最佳成绩的最好方式。蔡美儿声称,她连续4年用不让吃饭和没有礼物来威胁小女儿,直到她完美地掌握钢琴曲。她还不让女儿们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 中国人历来认为,教育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关键。在封建时代,在官府中任职是极受尊敬的,而获得这些职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全国最优秀的书生。 伦敦大学的约翰·杰里姆博士的一项调查对参加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数学测试的1.4万名澳大利亚学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他发现学生中有东亚背景的第二代移民——其中大多数为华裔——的成绩要好于在澳大利亚出生的学生。但家长如何迫使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呢? 他们常常通过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和对孩子施加压力来达到目的——而且从孩子上小学时就开始了。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想当考古学家,但最终屈从于她母亲的要求,从事了医学行业。她母亲告诉她当医生受人尊敬,她应该延续家族从医的传统。我看着朋友艰难地上完大学,因为她不喜欢理科。尽管她毕业并找到了工作,但她仍然不快乐。但压力却在继续——她母亲希望她嫁给一个医生。 还有,某些父母认为人文学科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你在这个领域将赚不到很多钱。我还记得我曾不得不陪同父母去参加那些可怕的亲友宴会,我父亲的一个朋友问我毕业后想干什么。我说想当记者,而我得到的唯一回答就是言不由衷的表扬。接着我父亲的另一个朋友说我不适合当记者,而是应该考虑某种更“合适”的职业。 当然,并非所有的中国父母都这样。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告诉我应该找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因为如果我能依靠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我的生活会充实和有意义得多。他们教育我说,学习与理解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他们不鼓励我采用在东亚学校里常用并且受到某些家长推崇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因为这么做不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我记得自己13岁时,母亲让我阅读《傲慢与偏见》。她告诉我不要只关心书里的情节,而是要尝试理解书中人物及小说的潜在主题。我猜我的父母知道无法追求自己梦想的痛苦。他们是战争期间在越南长大的,当时没有什么机会。我母亲一直希望当电台播音员,而我父亲则希望学习生物学。 于是我告诉英语老师,我感到失望并不是因为担心父母知道我的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有出色的学业。我的父母教导我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学习。她无言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