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政府网 郭小天 摄 腾讯教育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农民工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刘利民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同时将简化就读手续规范入学程序,继续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 全国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 当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保障入学机会公平。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两为主”、完善“两纳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截至2014年底,全国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政府购买的民办学校学位不断增加,2014年达到124.6万个。 二是保障教育过程公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办学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也拨付相应教育经费。教育部还要求学校对随迁子女与城镇学生混合编班,在教育教学中一视同仁。 三是加大财政奖补力度。中央财政以奖补资金的方式,对各地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予以奖励性支持,主要支持东中部地区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省份。2008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40.51亿元(2014年达99.62亿元)。 四是扩大城镇教育容量。为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经国务院同意,自2014年起,国家启动实施了“全面改薄”工作,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将解决县镇(含县城)大班额问题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各地采取新建、改扩建等措施,对县镇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扩大公办学校容量。同时,要求各省份加大对不同规模城市教育承载能力的谋划,加快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 五是创新教育管理。2014年,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联网试运行,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籍转接服务,跨省转学手续通过网络就可以全部完成。2014年学籍系统为507万名学生省内转学、62.6万名学生跨省转学提供了服务。 继续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 为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务院要求,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对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一是不断提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全面实行按随迁子女实有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增强公办中小学接纳能力,体现以公办学校为主。在超大城市和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短缺的特大城市,进一步推动流入地政府出资购买民办学校学额。 二是继续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中小学校要制定或主动公开相关政策,明确随迁子女招生计划、手续、时间等,简化就读手续,规范入学程序。同时,允许一些特大城市根据国家总体精神,实事求是地安排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逐步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和对口直升。 三是加强随迁子女学籍管理。及时准确掌握随迁子女学籍异动情况,完善随迁子女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随迁子女成长档案,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学习、就业等提供基础性保障。 四是进一步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