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22日,“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在衡水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衡水学院、东亚人文学会、韩国大丘史学会联合主办,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协办,韩国慕山学术财团、韩国东一文化奖学财团为后援。大会的主题是“文史哲视野中的东亚儒家思想——以董仲舒为中心”。人民日报、燕赵都市报、衡水日报、中国网等多家媒体参加此次大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孔子基金会、河北省历史学会分别为大会发来贺信。 来自日本和韩国釜山大学、大邱大学、启明大学、大邱韩医大学、庆北大学、忠南大学、岭南大学、鲜文大学、南首尔大学、光州女子大学、大邱加图立大学、韩国国学振兴院等的50多位海外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50多位专家学者,包括东道主衡水学院董子学院的11名学者,共计1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东亚人文学会于1992年创办于韩国,由韩、中、日及东亚地区学者参与,致力于促进东亚地区文化研究交流与合作,以东亚各区域的历史考古、区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艺术、文学、宗教习俗、语言教育、区域间文化交流等人文领域为主要研究课题,为国际间人文学科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东亚人文研究的繁荣。 此次国际学术盛会酝酿于201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的“东亚人文学会第15届国际学术大会”期间。当时因为《衡水学院学报》在弘扬儒学及东亚人文学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影响,魏彦红主编受邀参会。在闭幕式上,魏彦红主编受大会邀请做重点发言。借此机会,魏主编向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大儒董仲舒故里——衡水丰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并代表衡水学院真诚地邀请东亚人文学会及各国专家学者能到衡水、与衡水学院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经与东亚人文学会南基守会长、李承佑秘书长及慕山学术财团洪瑀钦理事长等人的沟通,达成了与衡水学院共同举办2016年“董仲舒思想暨第十七届东亚人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意向。 昔日约定,今朝成行。 21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衡水学院董子学院执行院长、《衡水学院学报》主编魏彦红教授主持。东亚人文学会会长南基守教授首先致辞,之后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助理王念宁先生代表国际儒联致辞,韩国慕山学术财团理事长洪瑀钦博士致辞,衡水市杨士坤副市长致辞,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会长余治平研究员致辞,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致辞,衡水学院校长王守忠教授致欢迎辞。开幕式最后,东亚人文学会南基守会长向安徽大学资深教授钱耕森先生和衡水学院李奎良书记、王守忠校长赠呈感谢牌,为韩国岭南大学李东基教授和中国四川师范大学张骏翚教授颁学术赏(为成绩卓著者颁发证书)。 开幕式之后,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钿教授、人民出版社的金春峰教授、韩国釜山大学的金洪永教授、四川大学的张勇教授、韩国大邱韩医大学的南基守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主题演讲由韩国南首尔大学刘婧教授主持。 周桂钿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盛世儒学的智慧》,他明确指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就是汉唐,而汉代盛世儒学的代表人物就是董仲舒。金春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与汉儒对孔子人文史学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史记》、《汉书》一样,都是汉代人文史学的杰出代表。韩国釜山大学金洪永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韩国儒贤所接收的董仲舒道义思想》,他谈到韩国儒贤对董仲舒的认识,以及对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思想的接收。四川大学张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创建儒教:董仲舒的突出历史功勋》,他认为董仲舒最大的历史功勋就是创建儒教并确立其国家宗教地位,董仲舒不仅是“群儒首”“儒者宗”,也是“儒教始”。南基守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从阴阳学探索人文治疗的根基——以董仲舒阴阳学理论为主》,他指出人文治疗的根基可从阴阳学理论中找到,而阴阳学理论正因有了董仲舒,才作为一种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五位先生的演讲,都紧紧抓住董学这个主题,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让大家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 在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从文学、哲学、史学等多角度、多层次对儒学,尤其是董学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收到论文近90篇,其中董学研究的文章占1/2。值得一提的是,衡水学院董子学院学者共提交了8篇论文,占比不容小觑。 毫无疑问,在董子故里召开的这次国际盛会,确实是“以董仲舒为中心”的。这些董学研究论文范围广泛,研究深入,既有对董仲舒地位、影响的重新定位,也有对董仲舒的核心思想,如天道观、三统说等的深入研究,还有对《春秋繁露》《天人三策》等文本的细致剖析。 根据论文主题,分组讨论共分为13场进行,小组发言80多人次。在交流过程中,很多文章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余治平教授的文章《从经学到哲学:董仲舒研究范式的现代扭转——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三书为中心》,对集中体现冯友兰先生董学研究成果的三部中国哲学史著作进行了分析,瞄准细节,深入挖掘,进行内在化、问题化的研究。这也是余教授一直以来倡导的董学研究方法。 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的文章《“五行”、“五常”与“五德”——孔子、“思孟”、董仲舒与“蜀学”核心价值观比较》,探讨了“董学”“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体系与“蜀学”“道德仁义礼”的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傅永吉教授的文章《董仲舒汉初新儒学及其当代启示探析》,认为董仲舒所创汉代新儒学既弘扬儒家“民本”理念,又侧重“三纲五常”以维护“大一统”制度,为汉唐等代稳定强盛繁荣提供了人文信仰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支撑,这一理论创化及其成果与功业,对于当今儒学向现代性转型及复兴大业,极具启示意义。 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的文章《两汉经学时期的情感理论:以董仲舒为中心的考察》,通过对《春秋繁露》和《白虎通》情感理论的阐述,探讨两汉经学的情感理论,认为以阴阳论情性是董仲舒性情观的特色,《白虎通》继承了董仲舒这一观点。 中山大学张丰乾博士的文章《辞理之间:董仲舒引<春秋>与<诗>的价值追求与论说方式》,认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多次引《春秋》与《诗》,表现出“取向圣化”的价值追求,其论说方式十分严密,既注重文辞词意的引申,亦注重义理原则的推演。 陆元祥博士的文章《董仲舒思想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考察董仲舒构建的儒家思想体系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指出董仲舒思想为佛教立足、融入中土社会提供了重要思想条件,促进并深化了佛教的儒学化。 年轻学者熊梓灼对董仲舒“吏”“师”二重身份进行分析,认为董仲舒既是一个热衷于构建国家大一统的“吏”,又是一个渴望获得士人尊严和自由的“师”,这二重身份间的差异必然导致矛盾的形成。《士不遇赋》的创作,正是董仲舒“吏”与“师”二重身份矛盾的明证。 这些董学研究的新成果,必将把董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22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台湾修平科技大学金尚浩教授主持闭幕式。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做大会总结发言。李教授概括了这次大会在四个方面的成果:第一,与会学者地域分布广泛;第二,主题明确,涉猎广泛;第三,成果丰硕,新说凸显;第四,青年学者异军突起。最后,李教授提出了对儒学研究的展望,即“人类精神家园的耕耘需要儒学文化的贡献”。他认为现在儒学不是一个推广的问题,而是一个在现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耕耘中应用的问题。因此儒学研究的前景非常广阔,作为儒学研究者,我们既任重又光荣! 接下来,大丘史学会会长张义植教授简要介绍了大丘史学会的情况。最后由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韩国启明大学洪元植教授致闭幕辞。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参观了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原为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是由我国著名的书画收藏鉴赏家刘新岗先生创建的民营书画专业博物馆,2015年1月衡水学院与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签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挂牌“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衡水学院书画艺术博物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众多学术研究成果,5600件历代书画藏品蕴含着千百年来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参观过程中,刘新岗教授亲自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讲解藏品,学者们纷纷表示博物馆藏品的质量、规模让人震撼。 会议结束后,学者们冒雨参观枣强县旧县村董子祠和景县广川董子园。 此次“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是近年来衡水学院举办的第4次大规模的董学研究国际会议。衡水学院已经逐渐成为董学研究的重镇。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东亚地区董学研究的合作和交流、加快董学研究的国际化,以及扩大衡水学院的国际影响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东亚儒家与董仲舒思想暨2016东亚人文学会第17届国际学术大会开幕式 董子学院执行院长《衡水学院学报》主编魏彦红教授主持开幕式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致辞 校长王守忠教授致欢迎辞 小组讨论 部分与会学者参观衡水学院书画博物院 部分与会学者参观枣强旧县村董子祠 | 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韩国启明大学洪元植教授致闭幕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