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提出——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 ■ 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 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 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 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 ■ 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 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 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 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 ■ 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 ■ 加强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推动实现平等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 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 支持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训交流。 《纲要》提出—— 建设人才高地 ■ 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 ■ 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外籍创新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 ■ 支持大湾区建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 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拓宽国际人才招揽渠道。 ■ 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畅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市场化渠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 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 ■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 支持澳门加大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 ■ 探索采用法定机构或聘任制等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和管理。 《纲要》提出—— 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 ■ 支持“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划”等重点项目实施,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 ■ 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推动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 ■ 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 ■ 开展青少年研学旅游合作,共建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 鼓励举办大湾区青年高峰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