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网(www.chinaedu.org.cn)《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主体作为主体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主动性。" 探究学习主要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 一、品社教学来源于生活,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道德,感悟生活。 学生的现实生活及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资源,要把课前、课堂上、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老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的接受,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活动成为品社课的灵魂。整堂课由一个个活动串连而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受到教育。在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个性展示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如学生在学习《地球村里去采风》一课,鉴于学生有会制作电脑课件的,于是让学生把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饮食等方面调查的相关资料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出示,课上同学们以不同的形式汇报,有讲故事、图片展示、知识问答、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等。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才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二、探究活动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学生活动的范例,是一种载体,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教教材"而是要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理解、使用教材,实现对教材本身的超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如学习《中国壮举感动世界》一课时,让学生结合再2008年中我国发生的两件大事,以《假如我是志愿者……》为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为2008年的壮举知多少进行比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引领学生,去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使学生在探索并尝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 品社课还可与班级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学校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品社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如在班中设立小小读书角,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交流。学生们兴致高昂,讨论热烈,涌现许多"小喇叭"、"小评论家","看好书, 读好报"的观念深入人心。结合教学内容召开"与好书交朋友"的主题中队会等。还可以通过短剧、小品、快板、表演唱等文艺形式,突出和深化主题。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从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三、重视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成长。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日益广泛。现行的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各们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多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快了沟通的速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学习不同于接受现成的科学结论和知识,是指向未知和疑问的探究研究过程,也是实际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必须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行动空间,而不能将过程和答案全部直接呈现给学生。如教学《相聚在五环旗下》一课时,我以学习者的角色,让学生把搜集到许多有关历届奥运会的相关图片、资料,如会徽、会歌、吉祥物……向大家介绍,在学习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配合、自主探究。这样能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教学活动的配角。引导学生展示、交流、研讨的过程,对生活的再认识和进一步梳理、筛选、评价的过程,学生在回味、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如教学《做一名地球卫士》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地球属于谁"的问题讨论,从个人→小组→自由组合(几个人)→再回到小组,讨论出动物、植物、人类、地球等诸方面的多种联系,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学习的欲望格外高涨,深刻领悟到"爱地球"的内涵。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 所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 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等内容要求。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分析者,因此我遵循新课程"以人为本"的 新观念。 在教学《永恒的愿望》这一单元时,采用了学生合作学习,培养自主能力,并在品社课程中创造性的学习之法, 学生充分利用查找的资料和书上的插图,在自学新的课程后,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回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认真交流、探讨,思考:"军事力量强大并占有大片领土的德、日等国为什么会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说一说维护和平、保卫和平的重要性?" 等问题,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乐,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地讲,充分地说。在品社课堂中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懂得应该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四、品社教学很好的体现了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 我是语文老师,同时兼职教学品社学科,为了更好地上好这门课,我经常阅读不同门类的书,以便更好地胜任本学科教学。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悟到品德课堂活动不能过于零碎,设计几个大的活动,关键是把活动过程深入下去,能给学生一个体验感悟的过程激发其情感,真正把情感目标,知行目标落到实处,给学生一个深入的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的生活性、实效性。品社课虽然有很多时候与语文、数学课相比被称"小学科",但是它却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路上的主科,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主科。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育人"。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人、成功、成才",希望我们的教育不再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每一位科任教师,都应是一位优秀的德育教师,不要抱怨,要想改变我们的德育现状,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只要我们去做,就会有改变。 曾经有人说:"教师是派往儿童世界的大使。"我想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学习和善于积累,及时反思,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掌握了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敢于发问,善于发现和总结,并真正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华教育网(www.chinaedu.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