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专业概况
经过五十多年建设,我校形成了以导弹高技术应用工程为特色,以技术为基础、技术与指挥相结合,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任职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工学、理学、法学、军事学、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76个专业;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和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和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学科专业设置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 |
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等离子体物理 |
凝聚态物理 |
声学 |
光学 |
无线电物理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车辆工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系统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飞行器设计 |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
人机与环境工程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
核能科学与工程 |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
核技术及应用 |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 |
环境工程 |
军事学 |
军队指挥学 |
作战指挥学 |
军事运筹学 |
军事通信学 |
军事情报学 |
密码学 |
军事教育训练学 |
军事装备学 |
|
军事训练学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3.博士硕士授予点(表格见附件)
4.师资队伍
教员队伍中,85%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教授、副教授280多名,硕士生导师191名,博士生导师51名,导弹专家2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中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中国科协“求是”奖获得者9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名,全国全军优秀教师8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15名,全军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4名。有3名教员被中央军委荣记一等功。